红丝带网

王淑平:中国艾滋病的“吹哨人”,拯救上万人性命,却被开除公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2019年9月21日,王淑平女士因心脏病在美国去世,她的死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王淑平

也许很多人都对王淑平这个名字还十分陌生,但说起谈之色变的艾滋病,相信很多人都能发表一二见解。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就开始蔓延全球,我国自然也不可避免。

当时,国人对于这种疾病知之甚少,在河南省掀起的“血浆热潮”中,疾病传播的隐患早已埋下,却没有人出手制止。

直到王淑平勇敢地站出来,将真相公之于众,大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而她的做法,非但没有得到鲜花和掌声,还让自己丢掉了医院的工作。

王淑平

作为一名“吹哨人”,王淑平用自己的努力和前途拯救了千万无辜的生命,这样无私的一个人,又怎么能被大家遗忘?

一、“血浆热潮”爆发,局面逐渐不可控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艾滋病已经成了国际公共卫生方面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时候,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往来还较少,因此受到的波及也不明显。

1985年,我国出现了首例艾滋病患者,引起了政府的极大关注。

为了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政府下令限制血液制品的进出口,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阻碍了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染率,但也导致了新的问题出现。

献血的村民

由于血液进口的减少,国内出现了用血荒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危机,各地推出了卖血赚钱的法子,以利益诱导的方式来增加血库的存量。

当时,200毫升血液可以换取40元人民币,这在那个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因此,很多民众都加入其中,“血浆热潮”也就此展开。

在河南,民众献血的热情尤为高涨,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百姓,很多人都吃不饱穿不暖,辛苦劳作一整年也存不下几个钱。

如今有了这个政策,他们忍几下痛就能拿到几十元钱,可以说是赚钱的绝好办法。

争相卖血的村民

一开始,河南的各大医院对于民众的积极响应十分高兴,他们甚至在大街小巷挂上横幅,上面赫然写着几个大字“要想奔小康,快来卖血浆”

然而,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问题也慢慢显露出来。

许多穷苦百姓为了多赚点钱,竟然一天伸了三四次胳膊,我们都知道,献血量如果超出了某个范围,就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还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很多人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导致出现了多例因过度抽血而死亡的案例。

献血的民众

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医院作出规定,每个人的献血次数只能在限定范围内。

这样做虽然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却也让很多金钱至上的群众感到十分苦恼。

在这种情况下,一群别有用心的人出现了,他们在献血链上看到商机,建立了私人献血站,通过低价购买百姓手中的血液,再高价卖给相关部门,从中赚取差价。

虽然赚得少了,但依旧有不少人愿意前往私人献血站,只为多拿些钱回家。

而这种不正规的献血站,根本不把百姓的健康当作一回事,他们的场地,往往是村里废弃的牛栏、猪圈,只要经过简单清洗后就可作为抽血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抽血的工具,他们更是毫无要求,一根针管可供多个人员抽血,还用一台机器混合多个人的血液,提取血浆后再将血液还回去,如此一来,血液的交叉感染有多严重可想而知。

然而,这个问题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河南的百姓只想着多赚些钱改善生活,却没有想到,为了这几十块钱,他们的生命将会受到多么大的威胁。

直到王淑平勇敢地站出来发声,事情才慢慢有了转机。

发现严重问题

王淑平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从小,她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

1983年,王淑平毕业后,选择在当地的一家医院成为一名护士。

1991年,她被分配到河南周口地区的一个献血站工作,她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献血流程,保证每一次献血都健康卫生。

一个男人来到王淑平所在的献血点,王淑平像往常一样示意男人坐下,并做好献血前的准备工作。

正要扎针时,男人伸出的胳膊把王淑平吓了一跳,只见他的胳膊上全是疱疹,王淑平赶忙给他量了体温,发现他的体温高于正常温度。

王淑平感到不对劲,询问男人身上的疱疹怎么来的,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男人对于自己的异常显然不在意,只说是最近着凉导致的。

对于男人的说辞,王淑平将信将疑,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她虽然给男人抽了血,但特地将血液放在一旁,等待后续查明真相。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天,王淑平带着男人的血液来到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如她所料,男人并非普通的感冒,而是感染了艾滋病毒。

随后,王淑平调取了男人的献血记录,发现他近几日频繁在各个献血站卖血,这也意味着,很多献血者也许和他一样,也被感染了艾滋病。

于是,她自掏腰包抽取了另外四百份血液样本进行调查,竟然在其中检测出了六十多份都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样本。

王淑平顿感大事不妙,赶忙将这件事向医院汇报,并希望能停止使用献血者的血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么严重的一件事,医院竟然并没有当回事。

医院的领导认为,这只是极个别现象,不能因为少量的案例,就扰乱了献血的进程,因此对于王淑平的建议,他们并没有采纳。

都说当问题被发现的时候,说明实际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王淑平知道,如果放任事态继续发展下去,整个河南省都将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因此,她必须行动起来,为百姓做些什么。

三、勇敢的吹哨人,挽救万千生命

那段时间里,王淑平经常奔走于河南的各个村镇,给村民们普及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希望能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很多人对此都不以为意,甚至觉得她在断自己的财路,因此根本不听从王淑平的建议,继续到那些不正规的献血站卖血。

这么做的后果可想而知,短短几年间,很多村民都出现了发烧,长疱疹等艾滋病人的常见症状,有些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王淑平看到百姓的惨状后,心痛不已,1995年,她带着一丝希望冒着严寒来到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当得知检测样本需要高额费用后,王淑平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按照自己目前的工资水平,她需要不吃不喝好几年才能存到那么多钱,王淑平绝望地蹲在科学院门口失声痛哭。

曾毅

这时,一个名叫曾毅的医学家注意到了她,在了解了她的诉求后,曾毅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曾毅的帮助下,王淑平带来的十六份样本顺利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惊呆了所有人,其中竟然有十三份是阳性样本。

大家赶忙将这种情况向上级汇报,中央也被惊动,并立即下达指令,立即采取强有力措施。

在中央的要求下,各地的私人献血站被关停,正规的献血点对血液的审核也更加严格,确保得到的每一份血液都健康可用。

经过一系列改革,各地的献血流程越来越正规,艾滋病的传播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王淑平

而作为本次行动的“吹哨人”,王淑平通过自己的抗争,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实属难得。

然而这样一个敬业无私的人,却因为触及到他人的利益,而遭到了报复。

四、一切都是值得的,致敬“吹哨人”

1996年,王淑平将自己用心整理的调查报告和相关数据上交给卫生局,卫生局的领导在看到艾滋病人数一栏时,紧张地皱了皱眉头。

随后,他找来王淑平,希望可以将三十万的数字更正一下再向上级提报。

王淑平并没有理会领导的建议,坚定地按照实际数据上报,这一下子惹怒了相关人员,打那之后,王淑平在工作上处处受排挤,最后甚至被开除了公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如此,离职后的王淑平生活也受到了极大干扰。

很多因她而利益受损的人,将错全部归咎到她身上,除了多次受到辱骂以外,甚至有人嚣张到直接上门,对王淑平的家进行打砸。

王淑平的丈夫也在卫生部门工作,因为她的事,丈夫的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最终,由于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两人选择了结束婚姻关系。

失去了爱情事业后的王淑平,顿感身心俱疲,心灰意冷,她背起行囊,远赴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

几年后,河南爆发了严重的艾滋病危机,六十万人因卖血被感染,死亡者不计其数,这也导致了河南的经济等方面受到严重冲击。

王淑平

从该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淑平当年勇敢地站出来吹哨,挽救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减少了多少损失。

虽然最后,王淑平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在后来的采访中,她表示:“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只要能帮到更多的人,一切都是值得的。”

每一次灾难发生的时候,都有人选择停止沉默,勇敢站出来发声。

对于这些“吹哨人”,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的名字,要永远向他们致敬。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