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一过,艾滋病相关的资讯又开始销声匿迹。云南大理政府资助的同性恋防艾酒吧试营业又关门大吉的消息,能留下多少思考的余音?
世界艾滋病日一过,艾滋病相关的资讯又开始销声匿迹。云南大理政府资助的同性恋防艾酒吧试营业又关门大吉的消息,能留下多少思考的余音?
一家还在试营业的男同酒吧就此暂时关闭,留下来一个未解的宏大命题,大理甚至中国男同何去何从?这是我们的时代里、在这片土地上,防艾大业必须面对的现实困惑。很多人在宏观上认同防艾,而在细节上难以“从我做起”,大理男同酒吧关门就是一例。
当然,我们也不要误解了质疑者的声音,作为纳税人,他们有权对公共财政表达看法,即便是某些人骨子里对艾滋病群体尚未消除歧视或偏见,这都不能简单作为否定那些质疑男同酒吧的理由,而恰恰是这些质疑的声音,才应该成为反思和检视防艾大业的一个案例,我以为,对防艾事业发表的任何声音,都不应该忽视。
首先,要相信群众,但也不要给群众讲空洞的大道理。比如,要么是宣扬艾滋病只是疾病并不可怕,要么是提供个貌似权威的调查报告说 “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显然,这种文字因为缺乏情感因子,难以抵消公众对于自身安全的担忧和关切——— 其实,就在连乙肝逐渐群体意识“脱敏”,而普遍遭遇现实障碍的尴尬中,更加神秘兮兮的艾滋病怎能不会引起群体的误解?在公众更多获知一个疾病“危害性”的时候,每一次的数据发布无疑等于加剧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