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艾滋病人的心态,表情,行为举止和习惯跟普通人有什么区别,据此能判断这个人有没有艾滋病吗?

通过“心态,表情,行为举止和习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感染艾滋病?这样做非常的不靠谱,当然也非常的有难度,举个例子,小王最近刚刚失恋了,一时间表现的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浑浑噩噩,你就怀疑他感染了艾滋病,这样误会就闹大了。所以,“谁谁谁可能有艾滋病”这种事情别乱猜,非常不建议大家那么做,冤家宜解不宜结。

实际上,艾滋病如何传播?什么样的人是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艾滋病如何诊断,这些统统都是有“标准”的,我们直接按“标准”来就可以了,我之前也说过,关于艾滋病的诊断是非常科学的、系统的过程。

HIV/AIDS 的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史( 包括不安全性生活史、静脉注射毒品史、输入未经 HIV 抗体检测的血液或血液制品、HIV 抗体阳性者所生子女或职业暴露史等)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慎重作出诊断。

感染艾滋病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有: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SM人群)、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 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群体(STD感染人群)。

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首先要看TA有没有流行病学史,如果有,就需要结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诊;如果没有发生过任何“高危行为”,那就踏踏实实的,正常的工作学习一般不用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

HIV实验室检查中,成人、青少年及 18 月龄以上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1、HIV 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和 HIV 补充试验阳性(抗体补充试验阳性或核酸定性检测阳性或核酸定量大于 5000 拷贝/ml);2、HIV 分离试验阳性。

18 月龄及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1、为 HIV 感染母亲所生和 HIV 分离试验结果阳性;2、为 HIV 感染母亲所生和两次 HIV 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 6 周后进行);3、有医源性暴露史,HIV 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两次 HIV 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以上提到的艾滋病的诊断原则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的“黄金原则”,没有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414232146.jpg

反过来,我们想一下,艾滋病人“心态,表情,行为举止和习惯”表现的与普通人不一样,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患者感染了艾滋病后引起的身体不适,免疫系统的持续受损,艾滋病感染者将易于感染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另一种是患者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后,害怕被别人知道,担心被人歧视,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先说第一种可能,“免疫系统的持续受损,艾滋病感染者将易于感染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实际上,患者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后并不会立即发病,HIV 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病程进展到艾滋病期前,HIV感染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与新冠肺炎有众多“无症状感染者”一样,很多 HIV 感染者病程进展到发病期前,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即便是进入到艾滋病发病期,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患者依然可以活的很好。对于一般的HIV 感染者/AIDS 患者,通过积极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就可以获得与普通人基本无异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举个例子,前NBA球星“魔术师”约翰逊,你能从他的“心态,表情,行为举止和习惯”看出来他感染了艾滋病吗?他的身体没有问题,事业可能也比绝大部分的正常人都要成功。

第二种可能“害怕被别人知道,担心被人歧视,所承受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很多“艾滋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往往是等到身体出现大问题了,就医的过程中才确诊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这类患者在身体出现问题之前,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正常”的。

对于另一部分已经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的患者,他们的“心态,表情,行为举止和习惯”有可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但并不特定,没有办法与其他一些“负面”情绪分辨开,并且很多人还会伪装自己,我们不能因此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感染了艾滋病。

虽然不能因为“心态,表情,行为举止和习惯”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艾滋病,但是,艾滋病人因为身患“重病”,确实会表现出来一些常见的精神状态。

比如,一部分的 AIDS 患者因治愈无望,加之社会对艾滋病人存在歧视、抛弃或憎恶等情绪,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悲观、自卑等不良情绪;一部分患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应激反应强烈等各种心理障碍;一部分患者因为病情,会影响其正常的休息和营养摄入,进一步导致机体免疫系统低下,容易生病;一部分患者,会因为自己感染了艾滋病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因为害怕被别人歧视,容易出现社交孤立、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另一部分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因为艾滋病影响其接受治疗的意愿,甚至出现放弃生命等举动……

我们没有办法通过一个人的“心态,表情,行为举止和习惯”判断其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以上~

更多艾滋病科普,欢迎收藏网站。

更多艾滋病深度解读,欢迎关注公众号《恐艾知识局》


网站文章底部引流图.jpg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