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幽门螺杆菌一人感染传全家?如何防传染,大人小孩需要一起治吗?

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传染性,中国每两人就有一人幽门螺杆菌阳性,相当于身边一半人都是行走的传染源。共同生活的家人也变得不安全了,该如何团灭幽门螺杆菌?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来看看幽门螺杆菌是如何实现人传人的。

哪些地方容易藏着幽门螺杆菌? 如何传播?

研究证实,在感染者的呕吐物、唾液和粪便中可以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在牙斑和蛀牙中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核酸物;幽门螺杆菌在牛奶、速食食品、蔬菜、果汁,以及不同的肉类中能存活一定时间。

幽门螺杆菌可通过唾液传播,可附着在手、口、餐具、牙具、水、食物上进行传播。

幽门螺杆菌最终由“口”进入消化道,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播的主要方式还是注意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下表是《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推荐的防治措施:



一人感染=全家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

长期共处的家庭成员始终是潜在的传染源,具有持续传播的可能性。例如:家庭成员之间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共用餐具、共用食物、咀嚼食物喂食、亲吻等。

父母感染时,其子女的感染率显著升高;配偶之间和同胞之间也存在传播现象,但并非所有的家庭成员一定都会感染。


需要动员全家共查共治?

未进行家庭单位根除的个体更容易根除失败和复发。我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单个患者治疗复发率为19.7%,家庭共同治疗复发率仅为7.4%。有成员感染时,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同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再感染与家庭成员交叉感染的概率。

因此,建议对家庭中所有成年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


儿童时期更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调查发现儿童(7-12岁)更容易感染。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也会发生在成年后,但相对较少。有调研显示,在无症状儿童中7岁年龄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9%,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上升,平均年递增率为3.2%,12岁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水平接近成人。


儿童是怎么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如何预防?

多项研究显示,家庭内传播是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主要途径。

应注意避免母婴传播、避免嚼喂;成人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消除感染源,降低家庭成员间传染的可能性。


哪些情况下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需要进行治疗?

1、对有消化性溃疡、胃淋巴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必须进行根除治疗。

2、对有慢性胃炎、胃癌家族史、不明原因的难治性缺铁性贫血、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监护人或年长(年龄在12-14岁)儿童自己强烈要求治疗的感染患儿可以考虑根除治疗。


哪些情况下不建议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儿童治疗?

不推荐对慢性原发性荨麻疹且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儿童进行根除治疗;

不推荐以预防胃癌为目的,对无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实施“检测和治疗”;

不推荐以预防成人再感染为目的,在已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家庭中对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的儿童进行“检测和治疗”。


敲重点!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应注意卫生,勤洗手,使用消毒餐具,食用健康且安全的食物。在外共餐推荐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等,谨防“病从口入”。

为了防止家庭成员间的传染,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综合防控,避免咀嚼喂食婴幼儿,及时做好成人查杀,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防止幽门螺杆菌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方法。


►►►

参考文献

[1]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等. 中国居民家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 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4):221-233

[2]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53(7):496-498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