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左发爆裂,生死抉择,记17号轰炸机张玉江机组1995.3.22一等事故

文中暂不知姓名的人物一律用“不知名的XXX”称呼,欢迎更多的知情人补充。

1995年3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炸航空兵某师某团组织该团装备的轰-6甲型轰炸机昼间远航多靶场水平轰炸飞行训练,由当时该团的新任团长刘广彬(这天是刘广彬担任该团团长后组织的第一次飞行训练任务,之后刘广彬先后任该轰炸航空兵师师长、兰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等职,少将军衔。曾经担任中青海玉树地震的救灾总指挥)指挥。上午9时整,在他的亲自目送下,由张玉江机组(一共有左座正驾驶、右座副驾驶、机头座领航主任、机背座第二领航员、机尾座通信长和尾炮座射击员)驾驶17号轰-6甲型轰炸机呼啸着从跑道开始滑跑、加速并顺利起飞,飞机起飞过程持续33秒。望着飞机逐渐缩小远去的身影,刘广彬此时并不会想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送别17号轰炸机(刘广彬在成为师长后回忆道“我永远难忘当团长的那天,6名战友向我轻快地挥手告别、登机、腾空而起,一切都那么平常”——《给航弹安上了眼睛》,2008年4月20日《 解放军报》)。

正在驾驶轰-6轰炸机的刘广彬将军(当时的他还是某师师长)

PS: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炸航空兵某师某团是一支有光荣历史的部队,1951年1月17日于南京成立,曾七次参加国庆阅兵空中分列式。1951年11月29日的轰炸大、小和岛行动就是该团组织的(虽然因为情报不准没有炸中目标,但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炸机部队第一次执行夜间轰炸行动)。

部分参加轰炸大和岛的某师某团官兵

当17号轰炸机起飞仅仅30秒后的9时01分03秒,随着毫无征兆的一声“POM”的巨响,该机左侧涡喷-8涡轮喷气引擎的外壳上的一条焊接缝突然爆裂,致使大量燃气外泄,推力急剧下降,起飞1分20秒后左侧引擎彻底停车,机组重启尝试失败后向地面指挥部报告:“左发动机停车,操纵失控(《航空军医》杂志1996年第一期《对一起轰-6飞行事故中弹射跳伞的分析》一文中则记录的是右侧引擎爆裂,存疑)!”

中国空军装备的轰-6甲型轰炸机

随后,机长张玉江为首的17号机机组并没有放弃挽救飞机的努力,凭借完好的右侧引擎的推力,张玉江和副驾驶合力操纵飞机艰难而又缓慢的上升到了400米高度,17号机的通信长在向地面指挥部报告本机已经爬升至400米高度后,作为地面指挥员的刘广彬团长命令17号机机组驾机立即调头加入起落航线,紧急着陆。

17号轰炸机在机组的操纵下艰难的进入机场的第三边后不久,无线电中传来了17号轰炸机通信长的呼叫“我机操纵失灵,飞机无法操控了。”(此时是17号轰炸机起飞后的5分22秒)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轰-6甲轰炸机二视图

事后调查证明,由于左侧引擎爆裂后冲出的高温燃气熔断了操纵杆和各操纵部位的连接钢索,飞机不受控制的以“抬头”的姿态和每秒20米的上升率用70秒左右的时间爬升到了1800米(正是这段不受控制的爬升给了17号轰炸机部分机组成员弹射的机会,如果还是400米的飞行高度,则完全没有弹射的机会了),在这过程中空速从每小时700千米左右锐减到每小时180千米左右,旋即整架轰炸机陷入失速状态,以机头抬头的姿态开始失去高度往地面坠去(失速状态参考法航447航班,详情请看本厂长博南拉杆!空客之殇。回顾2009.6.1法国航空AF447航班大西洋空难一文)。在此期间,机组将油门推至最大,试图将飞机改出失速(还采取了一系列别的补救措施),但没有奏效。

“跳伞!保持好状态,按顺序跳伞!”(轰-6轰炸机的机组跳伞顺序为:射击员、通信长、第二领航员、第一领航员、副驾驶和正驾驶)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轰-6甲轰炸机细节1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轰-6甲轰炸机细节2

9时8分46秒,作为指挥员的刘广彬团长被迫下令17号轰炸机机组立即跳伞。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史上大型军用作战飞机机组成员的第一道跳伞命令。由于轰-6轰炸机的母型——苏联图-16轰炸机的弹射座椅弹射方向设计存在问题,除了机长和副驾驶之外,领航主任、第二领航员、通信长和射击员的座椅都是向下弹射的,令弹射过程变得复杂和不安全、耗时过长,且无法做到零速度零高度的“零-零”弹射,这也是在轰-6K之前的轰-6所有型号难以根本性解决的症结。在轰-6轰炸机1969年正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至1995年的26年中,一共发生一等飞行事故8次,牺牲空勤人员41人,还没有一次是靠弹射成功而生还的事例。因此,在装备轰-6轰炸机的部队的飞行机组之间有一条不成文的默契,一旦出事,能驾机迫降的坚决驾机迫降,能不弹射的坚决不弹射,一方面是出于中国空军当时遇事先保机的传统,另一方面实在是因为弹射的生还率未必就比驾机迫降的生还率高,这也是为什么1983年11月2日空军某师89号轰炸机孙鄂军机组在遭遇空中撞机,失去几乎全部的垂直尾翼的情况下依旧坚决驾机返航迫降而不是选择弹射跳伞的原因所在(全文请看本厂长死地求生,记89号轰-6孙鄂军机组1983.11.2空中撞机后的成功自救一文)。

轰-6轰炸机机组成员弹射顺序和方向示意图

言归正传,不管当时机组想不想跳伞,但军令如山,机组成员都迅速的将自己的弹射座椅设置在了弹射的位置,可实际上机组并没有按照轰-6的规定弹射顺序弹射,第一个弹射的是第二领航员、第二个弹射的是通信长、第三个是副驾驶……

造成这种情况的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测,左侧引擎爆裂的碎片切断了17号轰炸机内的通话系统管线,导致后座的2名机组成员无法听到跳伞指令。

位于飞机顶部观察窗战位的第二领航员兼背部炮塔炮手在飞行高度1100米的时候听到了跳伞命令,随即开始做弹射动作。但由于当时飞机处在急剧俯冲状态,人受失重影响,“感觉轻飘飘的,作动作很困难,手几乎不听使唤”,一直到800米高度时才推开保险,在600米高度时抓到了机械抛盖手柄将位于脚下的舱盖抛掉,紧接着抓住弹射手柄一掰,连人带座椅向下弹出。离机后不久人和座椅正常分离,降落伞在离地还有200米的时候完全打开,最终落在了一栋两层民房的房顶上,降落伞则挂在该民房旁边的一棵树上,双脚因落地冲击较大而受了轻伤(《航空军医》杂志1996年第一期《对一起轰-6飞行事故中弹射跳伞的分析》一文中则记录第二领航员没有受伤,又或者是受伤较轻在医学上不构成轻伤标准)。这名我不知姓名的第二领航员就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史上第一名弹射成功生还的轰-6机组成员。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轰-6甲轰炸机细节3

本厂长绘制的中国空军轰-6甲轰炸机细节4

位于机身后部战位的通信长兼机腹炮塔炮手在飞机出现问题后始终盯着属于自己的仪表板上的高度表和速度表,按照弹射程序他应该排在第二位,当他透过左侧观察窗看到一朵伞花张开后认定尾炮战位的射击员已经成功跳伞(实际上跳伞的是第二领航员),判断轮到了他,随即扳动机械抛盖手柄将位于脚下的舱盖抛掉,在离地还有350米的时候(这个高度对于向下弹射而言已经十分危险)扳动弹射手柄向下弹射离机(事后他回忆做这个动作时非常困难),随后很快就和座椅分离并争分夺秒的打开主伞,最终降落伞在离地还有约15米的时候完全张开,紧接着整个人就落在一片农田中,幸运的没有受伤,当他挣扎着脱开伞包时,属于他的舱盖砸在了离他450米的位置。这位我不知姓名的通信长成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历史上第二名弹射成功生还的轰-6机组成员。

随后飞机彻底失去控制,进入急剧右倾下俯状态,这就意味着需要向下弹射的领航主任和尾炮射击员丧失了弹射的机会,趁着机头短暂上扬的机会,张玉江命令副驾驶立即弹射(此时机上4人中也只有副驾驶还有一丝弹射的机会),在离地还有200米的时候,副驾驶向上弹出飞机后人和座椅顺利分离,降落伞随之打开,但因为弹射高度太低,降落伞根本没来得及张开(根据地面目击者的描述,当时副驾驶的降落伞伞衣呈拉直条状),整个人就撞上了一栋民房,头部直接撞到了房檐上当场牺牲,遗体随即坠落在地,他的弹射座椅落在离他的遗体20米的位置。

此时17号轰炸机也即将迎来自己最后时刻,机长张玉江、不知名的领航主任和射击员没有任何跳伞的机会,失控的飞机最终坠毁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杨桥乡地界并起火爆炸(飞机当时起飞后不久,机上带有加满的燃油、训练用的教练航弹和7000发23毫米机关炮教练弹),坠毁过程中撞毁和撞坏民房48间,机上3名机组人员全部牺牲,坠机还造成7名村民遇难,3名村民受伤(《中国空军》2003年第5期《揭开飞行事故的神秘面纱——走进空军飞行事故和失效分析中心》一文中的说法是死伤11人,不确,应为死11人伤3人)。

退役的轰-6轰炸机

在某师某团指挥所中,刘广彬团长在下达跳伞命令后就和团指挥班子一起焦急的等待17号轰炸机机组的跳伞消息,《 解放军报》2008年4月20日《给航弹安上了眼睛》一文中,已经是该师师长的刘广彬回忆道:“一个跳出、两个……几分钟后,天地万籁俱寂,有的战友,我永远没有等到……”根据刘师长的回忆:当时指挥所内有人哭了,而他则强忍悲痛,挺直腰杆, “我是团长,一滴泪也不能掉!”随后刘广彬以团长的身份开始布置坠机事故后的善后工作……

《解放军报》《给航弹安上“眼睛”》版面

17号轰炸机坠机9天后,也就是3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炸航空兵某师某团在经过停飞整训后重新开飞,并为17号轰炸机牺牲的4名战友召开追悼会,在追悼会上,1名17号轰炸机牺牲机组成员年幼的儿子拉着刘广彬团长的手问:“叔叔,我爸爸啥时回家啊?”

闻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去父亲的孩子的这句问话,刘广彬团长再也无法抑制,9天前坠机的时候都不曾掉过一滴眼泪的铁铮铮的汉子此时不禁失声痛哭起来……

第17号轰炸机张玉江机组东至县杨桥乡一等飞行事故虽然没能避免机毁人亡的最终命运,但却因为有3人成功弹射,其中2人成功生还,开创了轰-6轰炸机遇险机组成功弹射生还的先河,先前提到在轰-6轰炸机1969年正式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至1995年的26年中,一共发生一等飞行事故8次,牺牲空勤人员41人,在1995年后至今又发生了一起一等飞行事故,6名机组成员无一生还。所以17号轰炸机的第二领航员和通信长成为除了轰-6K之外仅有的2名从轰-6型机上成功跳伞逃生的人。

轰-6“弹射难”的问题最终在轰-6K“战神”轰炸机上得到彻底解决

而轰-6系列轰炸机弹射逃生困难、生还率低的“顽疾”最终在轰-6家族的最新成员——轰-6K“战神”巡航导弹载机上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其3人制的机组和能够“零-零”弹射(零高度、零速度状态下进行弹射)的新型弹射座椅的运用最终让轰-6K的机组成员彻底告别了“弹射难、弹射生还难”的魔咒,在轰-6上牺牲的47名烈士也能就此含笑九泉。

进行零高度弹射试验的轰-6K模拟机

参考文章:

1、《揭开飞行事故的神秘面纱——走进空军飞行事故和失效分析中心》,《中国空军》(2003年第5期)

2、《给航弹安上了眼睛》,《 解放军报》(2008年4月20日)

3、《对一起轰-6飞行事故中弹射跳伞的分析》,《航空军医》(1996年第1期)

轰-6甲轰炸机性能数据

乘员:机组6人

长度:34.8米

翼展:32.989米

高度:10.355米

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

发动机:两台涡喷-8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9500千克力。

最大平飞速度:983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5760千米

最大升限:13100米

军械:7门23-ZHB型23毫米机关炮(机头右侧固定1门,机背、机腹、后部双联装炮塔各1座,共备弹7000发),弹舱内最多可挂载9000千克的航空炸弹或核弹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