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我国禁毒工作何以实现“三降三升”

5月27日上午11时,云南西双版纳景哈港传来阵阵汽笛声响,两艘执法艇穿过雾气氤氲的澜沧江面,顺利靠泊码头,圆满完成今年第5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任务。

沿河远眺,历时10年有余,一条守护航运安全和沿岸安宁的“平安航道”行稳致远——四国执法部门坚持同防共治、履行公约义务,联合开展第117次巡逻执法,一批“钉子”毒枭被拔掉,一批涉毒大案要案被侦破,一批重大负案在逃涉毒犯罪嫌疑人被抓捕,对边境贩毒团伙形成极大威慑。

放眼全国,从2017年至2021年,一份“三降三升”的优异答卷令人瞩目——毒品违法犯罪活动下降、新发现吸毒人员数量下降、现有吸毒人员数量下降,缉毒打击效能上升、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数量上升、群众对禁毒工作满意度上升。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

近年来,全国公安禁毒部门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厉行禁毒方针,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完善毒品治理体系,深化禁毒国际合作,不断提高毒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禁毒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日,云南德宏边境管理支队联合瑞丽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查获一起南瓜藏毒案,缴毒18.55千克。(李阔 摄)

严厉打击涉毒犯罪

2022年1月21日,国家禁毒委、公安部部署开展禁毒“清源断流”行动。仅在一季度,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03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821名,缴获各类毒品6.5吨、制毒物品(含非列管化学品)613.5吨;查处吸毒人员5.23万人次、新发现吸毒人员2.09万人、责令社区戒毒1.28万人、社区康复1.22万人、决定强制隔离戒毒1.57万人。

近年来,全国公安禁毒部门始终坚持严打方针,推动多部门警种协同作战,形成严厉打击和有力震慑毒品犯罪活动的强大合力——

移民管理部门科学调配边境警力布防,调整查缉策略,深化信息搜集和大数据实战应用,狠抓专案侦查、延伸打击和国际执法合作;铁路公安机关全面加强站车查缉、区域联动等措施,加大打击力度;民航公安机关围绕禁毒示范机场建设、航空物流管控、涉毒群体排查、正面查缉堵截和禁毒宣传等方面开展工作;邮政管理部门接入生产作业视频、安检机数据,强化安检机联网在线监管,协助查处涉毒物品。

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抓毒枭、缴毒资,各地公安禁毒部门先后印发行动方案,突出本地特色,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

河南建立对口联系制度,实行对口分包制度,层层压实责任;湖北先后派出3个工作组,实地督导推进;甘肃完善执法合作机制,实行公检联席、警邮联动、警银协作、警烟合作、警药联合。

2021年国家禁毒办发布的《全国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报告》显示群众对禁毒工作满意度为96.96%,对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的认可度为97.55%。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综合治理难点问题

走进山西省河津市赵家庄街道北里村,一条条整洁的街巷,一排排崭新的宅院,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处处彰显善治细节,时时洋溢文明新风。

村口书写着“清除毒品祸害、造福子孙后代”的牌匾,见证着这里从“毒患重点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可喜蜕变。

在北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敬泽的回忆里,曾经村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涉毒家庭非常多,历年都有一批被抓获的制贩吸毒人员,这个村子一度“臭名远扬”。2019年12月、2020年9月,该村所在的河津市因毒品问题先后被山西省禁毒委和国家禁毒委重点关注。

痛定思痛,河津市公安机关以北里村为重点,织密禁毒防线,通过打造禁毒宣传一条街、成立毒品检测中心、建立高标准社戒社康中心、设立缉毒警务站,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联动,“邻里守望、警网融合”的网格化治理……

下狠手、出实招,困扰河津40年的“毒刺”终于根除——2021年12月,河津市通过国家禁毒委验收,顺利“摘帽”。

近年来,一场场毒品综合治理的创新攻坚战在各地纷纷打响,一座座城市展现绿色无毒的美丽新颜,包括河津市在内的115个地区摘掉了毒品问题严重的“帽子”,41个城市被命名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与此同时,各地全力打好禁毒脱贫攻坚战,分级分类落实脱毒、教育、戒治、帮扶措施,如期实现了23.1万涉毒贫困人员全部脱贫。

全国各地公安禁毒部门紧跟禁毒工作形势和突出毒品问题,坚持创新引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大力推进禁毒重点整治,毒品问题综合治理亮点纷呈——

北京朝阳打造“朝阳群众”品牌,四川宜宾打造禁毒示范“细胞工程”,贵州安顺形成共创共建共享的禁毒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等……

剑指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毒品新动向,公安禁毒部门推动靶向治理、超前防范,开展制毒物品清理整顿,新增列管易制毒化学品15种;创新麻醉物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有效防控化解毒品蔓延风险;建成国家毒品实验室和5个分中心,建设国家禁毒大数据5个区域分中心,加强毒情监测和效果评估,提高科学决策能力。

“近年来,毒品犯罪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突出表现在涉毒违法犯罪的隐蔽化、职业化、网络化程度加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教研室主任张黎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传统工作模式下,禁毒统计数据来源主要通过执法业务,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毒情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不断完善监测技术、指标体系、预警机制,全方位构建毒情监测预警体系,为提升我国毒品问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毒情监测预警也在走向数字化、客观化、智能化,在进一步完善毒情监测预警体系的同时,为涉毒违法犯罪态势感知、智慧禁毒等禁毒科技创新赋能增效。

深化毒品预防教育

“健康无毒,绿色出行。”6月1日,在联通湖北武汉、武昌火车站两大交通枢纽的地铁4号线上,一趟清新、活泼的芳草绿主色调“禁毒地铁专列”开通,用武汉话“禁毒”的谐音命名的两个卡通人物“晶晶”和“豆豆”闪亮登场。

为让“禁毒地铁专列”成为移动的“禁毒教科书”、广大乘客喜爱的“打卡必到之处”,武汉禁毒办在专列6节车厢内设置了禁毒宣传标语、海报,并利用地铁电视循环播放禁毒知识和公益广告,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持续传播“健康无毒,绿色出行”理念,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各地公安禁毒部门着力构建全覆盖的全民毒品预防教育体系,深入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推广应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平台,打造中国禁毒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全社会营造了“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浓厚氛围,现有吸毒人员逐年下降,2021年35岁以下新发现吸毒人员数量较2016年下降76%。

“我国毒情呈现出‘三降三升’态势,下降的是客观毒情程度,上升的是禁毒工作综合能力,这反映出我国毒情整体向好、禁毒工作成效显著。”张黎说。

张黎表示,要持续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完善禁毒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全覆盖毒品预防教育、全环节管控吸毒人员、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全要素监管制毒物品、全方位监测毒情态势、全球化禁毒国际合作的“六全”中国特色毒品治理体系,巩固常态化禁毒的良好局面。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凡超

来源: 法治日报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