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为了生活,他们不幸感染上艾滋,整个村子在艾滋的阴影中失去活力

引言

听到艾滋病这几个字以后,会有大多数人产生畏惧,而对于艾滋病患者,也会有不少人带有有色眼镜去看待。

艾滋病感染者,他们既是普通人,又是特殊群体,作为病人,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关爱,作为艾滋病患者,他们要一边承受病痛带来的折磨,还要承受别人的误解和异样的眼光。

河南有个小村子叫熊桥村,村子一共才1000多人,但是患有艾滋病的却达到了三分之一以上,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艾滋的阴影中。

由于患病的人太多,自然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某天,一位叫熊四民的村民就去接来了一个记者,而记者从入村开始,就不断记录着其中的见闻。

熊四民手里夹着一支烟,边走路边讲述着自己的家庭状况,原来,熊四民家里有六口人,均患有艾滋病,哥哥嫂子,还有自己仅八岁的儿子都因病去世,说着就将记者带到了父亲熊富贵家。

记者走进屋里,破旧的土胚房里,黑漆漆一片,唯一能算得上家具的就是几张板凳和一张吃饭用的八仙桌。

据了解,老两口是最早因卖血感染的艾滋病,现如今七十多岁,靠种地维持生计,熊四民也是和父母一样,卖血感染艾滋,在得知一家六口都患有艾滋时,熊四民每天借酒浇愁。

2004年小儿子去世,他也想了解自己的生命。可是身后还有女儿需要他照顾,加上当地政府对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熊四民和妻子看到了希望,也变得更勤奋了,还用所有积蓄买了猪维持生计,即便将来自己或妻子有什么意外,女儿也能靠这些继续生活。熊四民说他的愿望就是能活着看见女儿考上大学,走出艾滋村。

接着记者来到了熊自成家里,这是记者追踪了十多年的家庭。记得记者第一次去他家时,刚下过大雨,因为房子老旧,被大雨冲刷过后,一根房脊断了,屋顶也塌陷不少,可是熊自成看起来并不伤心。

原来是他的儿子熊长东考上了哈尔滨一所一本的大学,回想这几年的付出,没有白努力。熊自成是在2002年确诊患有艾滋的,当时为了供儿子念书,他就去工地打工,没有活没有钱的时候,他就把政府发给艾滋病患者可以换药的券换成钱,儿子每次接过钱的时候都感觉无比的沉重,因为他觉得他花的是父亲的命。而熊长东也知道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希望,所以就努力的学习,最终也是没有让父母失望。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伴随着他们的是高昂的学费,熊自成为了儿子能顺利走出艾滋村,东拼西凑借了五十多家还没凑够一半,在他想去办贷款的时候,记者拦住他,为他筹备了一场募捐,就这样熊长东顺利走出了艾滋村。

两年以后记者再来到他家,熊自成已经撒手人寰,当年满脸稚嫩的熊长东也变得成熟很多,与父亲最后的告别就是父亲留给他的那封信,父亲告诫他,不要辜负好心人对他的帮助。熊长东的哥哥熊长永也患有艾滋,但是为了女儿,夫妻二人只能带病去城里打工,将女儿留在村里上学,她奶奶经常说一句话,就是希望孙女能够学业有成,不再过这种苦日子。

还有一位叫熊喜堂的,他的妻子在多年前也是因卖血感染艾滋,他为了能更好的照顾妻子,就在妻子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再出去打工,但是还有两个儿子要上学,为了维持生活,有恐高症的他,也经常去做一些高空作业,因为挣得多。一想到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他说再苦再难都能坚持。在采访他儿子的时候,孩子清澈的眼神里,向往着美好,记者问他有什么爱好,他说喜欢唱歌,还给记者唱了一首《往事随风》。

结语

听了记者的采访,心里是五味杂陈,都是为了生活忙碌奔波的人们,感染艾滋也是他们不想接受的,可是生活让他们没有轻易放弃。

在此,祝愿这些被病痛折磨的人们都能早日得到救赎。

本文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仅配合叙事,请不要对号入座,侵删)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