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产后盆底肌受损如何科学恢复

自从三胎开放以后,很多生二胎的妈妈都望而退却,毕竟生头胎的时候感觉没什么“后遗症”,结果生完二胎以后,打个喷嚏都会漏尿,甚至有些人还有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大多数妈妈都比较年轻的,身体条件好,但是到了怀二胎的时候年龄大一些了,明显要辛苦得多。

第二,有些妈妈在怀头胎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些盆底肌损伤和盆底肌功能性障碍,但是仗着年轻、身体好没有在意,到了二胎的时候,症状加重了。

关于盆底肌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人们总以为,年龄是导致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其实不然。妊娠和分娩,是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十月怀胎,不论准妈妈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分娩的过程中,盆底肌肉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此外,若是孕期或分娩时存在异常情况,例如胎儿过大、孕妇体重过甚、产程过长、难产、多次分娩等状况的发生,则会加重女性的盆底肌肉受损的严重程度。因此,若不注意及时修复受损的盆底肌肉,容易在日后引致疾病。


盆底肌松弛危害大

1.无法正常控制尿液,粪便及气体的排放,因而引致二便失禁、便秘。当盆底肌出现松弛时,女性可见大笑、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出现漏尿的问题。

2.盆腔器官如膀胱,子宫和直肠垂脱的情况出现。

3.引致女性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障碍和性高潮障碍。

4.腰背部肌肉负担增加:常表现出腰背痛。

5.继发感染:盆底肌功能障碍会导致粘膜变薄,容易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身体发生感染的机会。生活中因为妇科感染导致身体机能受损、不孕等严重后果的大有人在。

其实,脱垂是产后康复中的常见问题,妈妈们42天检查做完,经常会听到医生说:

“你是前壁膨出”

“你是中度脱垂”

“盆底慢肌肌力不好,未来有子宫脱垂风险”

无论哪一种说法,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有脱垂风险或已经发生脱垂。

产后脱垂,并不是单单指子宫,还有膀胱和直肠,这些都需要专业判断!

膀胱脱垂:表现为有肿物经尿道外口脱出,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尿失禁、排尿困难等症状。

直肠脱垂:主要症状为有肿物自阴道口脱出,肿物体积增大,便后需用手托回阴道口内,伴有排便不尽和下坠感。会引起大便失禁、有黏液流出,便秘等症状。

子宫脱垂:子宫部分或全部脱出阴道口外,轻者一般无症状,重者可出现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并有肿物自阴道脱出。

综上,因此千万不要以为感染的问题非常小,随便应付一下也能够“安然无恙”,殊不知一系列潜在危机正在悄然发生当中。


产后脱垂不做康复?

很多妈妈觉得这是隐私问题,难以说出口;更多妈妈拿着没有时间当借口;甚至有的觉得不算疾病,自己会好。这些想法大错特错,其实这是一种慢性疾病,只会越来越严重。

盆底肌修复最佳时期

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显示,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妇女产后会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会以后生活带来许多问题,那么产后什么时候盆底康复治疗,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了解一下吧!

分娩后42天应常规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如果出现了盆底肌肉松弛、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康复治疗。

产后半年之内是盆底肌康复的黄金时期,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而且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所以,在产后黄金期内及时做好产后恢复,下个手机应用G动,匹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案,坚持锻炼,有效增强盆底肌力,改善产后漏尿、松弛、脱垂等问题,重视盆底功能检查和及早进行盆底康复是每位妈妈明智的选择。


很多人觉得我没有什么症状啊,其实轻度脱垂可能确实无症状,但是不趁着轻度的时候治疗,等严重了可能只能选择挨刀了。一部分人开始出现尿失禁,一部分人开始出现性交疼痛,更多的人是到了更年期不得不通过手术切除脱出的子宫,然而到时面对可能是切除子宫后可能造成的膀胱脱垂。就算做了手术后,仍然需要长期坚持做盆底康复,因为即使手术,仍然有很高的复发率!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