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继北京出现两例猴痘病例之后,广州市也监测到两例猴痘病例。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后,猴痘病例就再次在中国出现,这意味着什么呢?
猴子感染后的症状类似天花。(资料图)
据新华社报道,2023年6月6日,北京市医疗机构报告2例猴痘病例,其中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另一例为境外输入病例的关联病例,两名病例均是通过亲密接触感染。4天后,广州市也监测发现2例猴痘病例,分别为43岁男性和29岁男性。目前这4个病例症状都较轻,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猴痘病毒最早是在1958年丹麦的实验室里从食蟹猴身上分离出来的,猴子感染后的症状类似天花,因此得名“猴痘”。与天花相比,猴痘导致的皮疹较轻,死亡率较低。
从分类学上来看,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正痘病毒属还包括天花病毒(导致天花)、痘苗病毒(用于天花疫苗)和牛痘病毒。
猴痘病毒原本主要存在于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按照地理起源,又可分为刚果盆地和西非两个进化枝。刚果盆地进化枝的毒力要显著强于西非进化枝,如果不加以治疗的话,刚果盆地进化枝感染的死亡风险可高达10% ~11%,而西非进化枝低于1%,2022-2023年全球流行猴痘病毒以西非进化枝为主。
猴子并非猴痘病毒的主要天然宿主,猴痘病毒还可在松鼠、冈比亚大鼠、榛睡鼠和土拨鼠等多种啮齿动物中传播,也可感染人类。为了减少污名化,2022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将原来Monkeypox改名为MPOX。
猴痘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类身上,一般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皮肤或黏膜损伤而发生,与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新近被污染的物体进行密切接触,则可引发继发性或人际传播。
人类感染症状主要为发烧、头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和感觉疲倦,继而从面部开始形成水泡,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皮疹在最终形成结痂之前会发生变化并经历不同的阶段,然后结痂脱落。大多数感染病例症状较轻,一般2-4周可完全康复。
1970年首次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猴痘病毒感染人类的记录,之后在非洲小范围传播。刚果民主共和国也是猴痘疫情主要发生地,2011年至2014年间,每年约有 2000个病例。2003年开始,猴痘病毒开始传到非洲之外,但是病例很少,大多数患者都有过非洲旅行史或与感染者有过接触。但是2022年5月英国伦敦发现首例猴痘病毒感染者以来,猴痘病毒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美国超过97.5%的猴痘病毒感染病例为男性,其中94%的病例涉及男男性行为。
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迄今为止,已有110多个国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8.7万例猴痘病例,其中死亡病例为140例。其中美国有 3万多例病例和 42 例死亡病例。2022年9月,中国内地首次报告猴痘病毒感染病例,不过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公开报告的感染人数未超过10例,也未出现死亡病例。
值得庆幸的是,相对于2022年的猴痘疫情,目前全球病例数已经显著减少。美国2022年8月份宣布进入猴痘的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猴痘暴发也进入高峰期,不过暴发不久就开始减弱。美国的日均新增病例从2022年8月的近500例减少到2023年2月以来的个位数。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新增病例下降趋势。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2023年5月11日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过该组织同时警告称,猴痘病毒传播并没有就此结束。
目前应对猴痘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是接种疫苗,特别是在男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中接种疫苗。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2023年5月发布的一项多辖区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接种一剂Jynneos疫苗对猴痘病毒的有效保护率为72%,接种两剂疫苗的有效保护率可提高至86%。不过在另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Jynneos疫苗完全接种有效保护率只有66%。Jynneos疫苗是全球第一款被用于预防猴痘病毒感染的无复制型活疫苗,2019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该疫苗也可用于预防天花病毒。研究显示,现有的天花疫苗也可用于预防猴痘病毒感染。另外,在欧盟和美国,抗病毒药物替考韦瑞特(tecovirimat)被批准用于治疗严重的猴痘病毒感染。
令人担心的是,在一项尚未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中,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称,猴痘病毒株出现了对主要抗病毒药物替考韦瑞特产生耐药性的迹象,其中有一些关键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另外,男男同性恋者疫苗接种率并不高,如美国只有约23%的男同性恋者接种了猴痘疫苗。因此,美国疾控中心在 5 月中旬发出警报称,随着人们聚集参加6月同性恋者节日活动,今年夏天美国猴痘疫情可能会卷土重来。
可见,猴痘主要在男同性恋中传播,普通人群基本不用过于担心。对处于高危风险的男同性恋者来说,注意个人防护,必要时接种猴痘疫苗或天花疫苗,可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