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1980年,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岩画


说到山西的吉县,您可能会觉得陌生,但是一说到壶口瀑布,恐怕您眼前立刻就会呈现出气势宏伟,惊天动地的壮观景象。

是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就位于吉县城西南5公里处。

今天,我们就以壶口瀑布为引,来聊聊吉县柿子滩遗址。

故事还得从40年前说起,1980年的一天,时任吉县文化馆《革命文物》编辑的阎金铸先生,去东城乡西村进行下乡活动时,他无意间看到,村里的老乡正在使用一种叫“火石”的紫红色石头点旱烟。

视频加载中...

这种火石点火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利用火镰快速摩擦打火石,使其溅出火花,然后再用火纸,靠在火石上,溅出来的火星落到上面会引着火纸,用嘴吹一下就会出明火。

在早年间,农家日子拮据,所以这种最原始的“打火机”,家家必备。

这种最简易的“打火机”,自然不会让见多识广的阎老觉得神奇,引起他注意的是这老乡火石上明显的打击痕迹。

凭借多年对石器方面的研究,阎老认为这块火石绝不是一块普通的燧石。

于是,阎老请这位老乡带着他前往有这种“打火石”的地方看看。

路上,老乡还热情地向阎老介绍说:柿子滩是吉县境内最大河流清水河下流北岸的一块滩地,因为这块地上长着12棵老得不能结果的柿子树而得名。

当阎老到达这个叫“柿子滩”的地方时,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喜不已。

这个地方所见之处,散落着各式各样的石制品,种类丰富,样式繁多。

阎老在柿子滩走了几个来回,便毫不费力地拣了60多件人工打制的石制品,另外还有不少烧骨和化石残片。

最令阎老高兴的是,他在紧靠滩地西北的石崖下,还找到两处用赭红赤铁矿绘成的岩画。

要知道,吉县柿子滩遗址距今有2万~1万年间 ,所以这两幅岩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岩画。

这两幅岩画分别是,“神女图”和“狩猎图”。

左边这幅“神女图”高20厘米,宽17厘米,神人为女性,她的头部呈现圆形,有两个发髻分向两边。双臂平举,看似正在进行某种舞蹈。

另外,神女的两个硕大的乳房下垂两侧,腹下一个圆圈象征阴部,双腿分开,再下方分布六个黑点,象征繁衍生息。

还有,在裸女的头顶上方画有七个黑点,可能是指北斗七星,寓意“以石补天”的意思。

有专家大胆推测,这幅“造人”与“补天”的岩画形象,与传说中女娲的形象非常吻合。

右边的这幅岩画,距离“神女画”有50厘米左右,高27厘米,宽44厘米。

由于这幅岩画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对于它的名称就有了多种叫法。

其中一种叫做“鱼鹿交会图”,说是在这幅岩画中出现了子母鹿和长鹿角的鱼。母鹿怀胎并产下小鹿;长有鹿角的鱼,下方画有十个圆点,意为鱼子,以示繁衍后代。

值得推敲的是,在鱼尾也有两个黑点,有学者认为,这两个黑点与神人头上的两角,都为星空里的角宿星。

这两幅岩画是否与人类认识星空有关,还待专家们的进一步考证。

这幅岩画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狩猎图”,说是这幅岩画所表现的是远古时期狩猎生活的场景,雄鹿有鹿角,雌鹿无角,说明当时的野鹿可能已经进入了驯养阶段。

也有学者提出,这幅“狩猎图”所呈现的内容应该是:右侧看似一只公鹿,左侧有一人正手持一物,向这只公鹿猛刺,它反映了古人类狩猎格斗的场面。

还有学者认为,如果与前面的“神女图”相联系,这幅岩画应该表示的是祭祀时舞蹈的场景。

由于这幅岩画线条多变,内容抽象,所以拆解的内容相比“神人图”自然要多。 

柿子滩人生活场景复原

但不论怎样,吉县柿子滩遗址是“现存旧石器晚期面积最大、堆积层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也是不争的事实。

因为,它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的一种独特的区域文化。

这两幅产生于2—1万年之间中石器时代的岩画,是柿子滩人杰出而圣神的艺术作品。

另外,“柿子滩岩画”也被视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图画文字”。

所以,吉县柿子滩遗址的发现,当之无愧地获得了“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