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中国机长刘传健:9800米高空救下128人,着陆后为何半年没复飞?

作者 | 边边说娱乐

编辑 | 边边说娱乐

2018年5月14日早上7点08分,西南空管局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了紧急代码A7700。

经确认,这是由四川航空执飞的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机组发出的。

在多次呼叫后未得到回应,空管局、成都双流机场以及同一航线的其他客机立即启动了紧急预案,并与军方联系。

原来,在起飞40分钟后,3U8633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形势十分危急。

自动驾驶系统失灵,机长刘传健成为唯一拯救128名乘客生命的希望。

此时,飞机已进入青藏高原,稍有不慎就会撞向距离不足3000米的雪山。

同时,飞机高度达到9800米,储存的氧气将很快耗尽。

舱内温度骤降至零下40度,且空调系统也失效。

飞机摇摆不定,如同漂浮的萍水,情况异常危险。

幸运的是,在机组人员的配合下,刘传健成功地将飞机安全返航到双流机场,挽救了128名乘客的生命。

根据评估,在飞机遇险到降落的36分钟内,有32个可能发生错误的环节。

如果刘传健犯下一次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后,刘传健获得了无数荣誉称号。

然而,为何他在成功返航后半年没有复飞呢?刘传健于1972年出生在重庆九龙坡一个普通家庭。

高中毕业后,他加入部队接受训练,并成为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

刘传健永远难以忘怀那段在寒冷冬天的岁月。

每天早上五点,他和战友们都会准时起床,在零下20度的训练场进行长跑训练。

刚开始时,刘传健觉得很不适应,但一个多月后,他爱上了这种在冬日大汗淋漓、头上的汗水结成冰珠的感觉。

当时,刘传健还不知道,这项训练将使他成为力挽狂澜的英雄。

2006年退役后,刘传健进入四川航空公司成为民航飞行员。

尽管民航飞行的难度比战斗机低,但刘传健从不掉以轻心,他始终谨慎小心地对待每一次执飞任务,总是像第一次一样。

来到2018年,刘传健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机长。

同年5月14日早上6点27分,刘传健驾驶着空客A319飞机,在副驾驶徐瑞辰、第二机长梁鹏和乘务长毕楠等九名机组人员的协助下,载着119位旅客起飞,目的地是雪域高原。

平稳飞行40分钟后,飞机达到了9800米的高度。

然而,7点07分时,飞机突然发出巨响,右侧前挡风玻璃无预警开裂。

民用客机的挡风玻璃通常由三层构成,听到玻璃碎裂声后,刘传健按要求伸手触摸。

“不好,里层也裂了。

”刘传健心中一紧,告诉副驾驶:“我们的飞机可能不适合继续前进了。

”“成都,我是8633。

”刘传健拿起对讲机,向地面管制部门报告。

空管部门回答:“收到,请讲。

”刘传健继续说道:“我请求下降高度。

”管制部门指示:“四川8633,下降至8400保持。

”刘传健接着解释遇到的情况:“飞机挡风玻璃裂开了,我们需要返航。

”空管部门立即询问:“8633是要返回重庆吗?”“返回成都。

”刘传健回答。

“你是准备备降成都吗?先下降至8400保持。

”刘传健正准备回答“收到”时,突然发出一声巨响,通讯中断。

紧接着,整个右侧风挡玻璃全部飞散而出。

在这个关键时刻,刘传健展现出了作为前空军飞行员和有多年飞行经验的机长应有的镇定与专业素养。

刘传健首先意识到需要调整飞机的姿态以防止撞山,但由于自动驾驶系统失效,仪表盘显示也异常,他只能凭肉眼观测环境变化并进行精确计算来采取行动。

此时,刘传健不仅要承受低温和缺氧带来的严苛条件,还要同时控制油门和坡度,保持飞机稳定。

尽管没有玻璃保护,他依然坚持着飞行任务,无法抽出时间佩戴氧气面罩。

这种极端缺氧状态下的操作对常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刘传健作为一名军人,在部队训练中培养了超强身体素质和坚定意志。

刘传健回忆道,他能够在如此极端情况下仍然坚持操纵飞机,得益于部队教会他在最后一刻之前决不放弃的精神。

就像一辆制动系统完全失灵的汽车正以高速行驶,面临着无法躲避的障碍物,有些人可能在距离10米时选择放弃,而有些人则在5米时选择放弃。

然而,部队的训练使得刘传健拥有了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毅力。

尽管事故发生半年后,刘传健至今未复飞,原因仍然成谜。

他所经历的飞机事故中展现出的专业技能、勇气和决心无疑将成为航空界的佳话,并让人们对他的未来表达了期待。

中国机长刘传健:9800米高空救下128人,着陆后为何半年没复飞?,所以针对这篇文章,请您发表下自己看法把?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