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远离艾滋病,做好七件事

记者 王嘉译 实习生 张雨洁 文 许冬冬 图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旨在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视频加载中...

河南1~10月艾滋病新发病例3771例 感染人群“两头翘”

12月1日上午,河南省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如期进行。来自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及周边高校学生、志愿者、省会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1000余人开展了专家咨询义诊、志愿者宣誓签名、防艾艺术巡演等活动。




近年来,河南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艾滋病防治策略,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升级优化监测体系和检测网络,严格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实现应治尽治,不断丰富干预手段,增强防治合力,通过社会各界不懈努力,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艾滋病经输血传播的途径基本已被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省疫情增速减缓,艾滋病被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全省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73965例。在今年1~10月新报告3771例中,性传播占99%以上。

此外,艾滋病感染者的情况呈“两头翘”趋势,即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明显增多,异性性行为是老年群体感染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90%的青年群体感染者由男男同性行为导致。

据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研究所所长张国龙介绍,艾滋病防治工作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严抓老年问题,深入老年大学以及其他的一些老年组织,逐步加大对老年群体的宣传干预;另一方面重点关注青年学生,成立专项基金,如高校防艾基金、社会组织干预基金等,主要用于高校和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强主动监测,形成综合治疗,树立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社会公众防艾,以期早日达成控制艾滋病的结果。

艾滋病非不治之症

过度恐慌、侥幸心理均不可取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艾滋病学科首席专家、感染一科主任赵清霞表示,公众对于艾滋病的认识往往陷入三大误区,有的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偶尔一次放纵不会有问题,存在侥幸心理;有的认为艾滋病是不治之症,即使确诊了也选择逃避不去治疗,存在“鸵鸟心态”;还有的过度恐艾,手中厚厚一沓HIV检测报告单都显示“阴性”,却因一些无关痛痒的小症状便认为自己可能被感染了,深陷恐惧无法自拔。

“艾滋病虽尚无法根治,但是有很多强效药物都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从而保护并恢复人体免疫功能,感染者持续服药,血液中的HIV病毒量就会越来越少,只要将病毒量抑制在检测不到的水平,免疫功能多数能够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赵清霞说。

需要注意的是,坚持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是有效控制病毒载量的关键。坚持服药的同时,一定要按时门诊随访,让医生全面了解近期服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及时对治疗方案做出相应调整,避免药物相关的合并症及传播性耐药的发生。

预防艾滋

从这7件事做起

在生活中,如何做好艾滋病的预防?郑州市疾控中心艾防所所长刘征建议做到以下七点:

洁身自爱,在性、金钱、欲望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发生性行为时,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减少性伴数量,相互忠诚。

不以任何方式吸毒;不轻易接受非正规医疗机构的输血和血制品。

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剃须刀、牙刷等用具。

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文身、文眉、针灸或手术。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