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梅毒的历史以及传播途径

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16世纪以前,我国并无梅毒的记述,16世纪初由欧洲传入广东,随后蔓延全国。本病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种器官组织,产生各种症状。早期主要侵犯皮肤粘膜,晚期侵犯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梅毒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危害极大。一、病原 病原为梅毒螺旋体,因其透明不易染色,又称苍白螺旋体。用姬姆萨染色则可染成桃红色。它是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长约4~14pm,宽0.2pm,有8-14个规则的螺旋,其折光力强运动有3种方式:旋转式、蛇行式、伸缩式。 梅毒螺旋体系厌氧微生物,离开人体不易生存。不耐热,加热41℃可存活2小时,100℃立即死亡,但耐寒力强,0℃冰箱可存活48小时,如将梅毒病损标本置于冰箱内,经1周仍可致病。零下78℃数年,仍具有传染性。干燥、阳光、肥皂水和一般消毒剂很容易将螺旋体杀死。梅毒螺旋体可建立动物模型,人工培养迄今未能很好解决,有的培养,因条件要求高,仅适于实验室研究。梅毒二、流行病学 1、 流行情况 梅毒在全世界广泛流行,50年代后病人数迅速下降,虽然发达国家中已经有了控制,但在发展中国家梅毒发病率有所增加,并出现了大量合并 HIV 感染的患者。我国在建国初期,梅毒为最主要的性病,但1964年就基本消灭。80年代中期又陆续发现病人。1993~1994年全国性监测点报道,1993年梅毒473例、1994年1122例,年增长率为137.21%,隐性、胎传,早期、晚期梅毒均有发现。 2、传染途径 (1)性接触占95%:主要通过性交由皮肤粘膜破损处传染。早期梅毒最具有传染性。梅毒螺旋体大量存在于皮肤粘膜损害表面,也见于乳汁、精液中。 (2)胎传:梅毒孕妇在妊娠4个月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发生胎传梅毒、流产、早产、死胎。 (3)产道感染:新生儿常在头部或肩部擦伤处发生硬下疳,它是区别于胎传的标志。 (4)其他:接吻、哺乳、或经医疗器械和输血也可受染致病。

注:文章图文信息编辑整理自网络,仅作知识分享使用,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