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带网

爱,让他们走出阴霾——走进资中县公民镇艾滋病村

四川新闻网内江11月28日讯(刘世彬 刘甜甜)资中县公民镇卫生院一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只见由濮存昕题写的“公民家园”横幅挂在墙上。这里,就是被国际上称为“艾滋阴霾中的灯塔”的地方,近10年来,每月20日前后,都有几十名艾滋病感染者带着家属聚集此处,专业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培训防护知识、生产技能。他们当中,包括几名已经与体内的艾滋病毒“战斗”了20年左右,如今身体情况良好的感染者。“我们真的是捡到活了20多年。”这一句只有他们才能深刻体会的“玩笑”,活动室内气氛轻松起来。“早就不把这当病了。”对他们来说,唯一能提醒自己身份的,是每天早晚都需要服用由政府免费发放的抗艾药物。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此次宣传活动的主题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近日,笔者走进资中县公民镇,近距离采访了两位艾滋病感染者和医护人员,并了解艾滋病人的日常生活。自1995年以来,资中县发现HIV感染者78名,均为农民,且绝大多数是在1995年到河南地下血站卖血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

拿到报告那一刻 他曾想过撞火车

当笔者联系到陈伟(化名)时,他欣然接受了采访。据他回忆,在1995年,由于家庭生活的贫穷,再加上还要供养两个女儿上学,他便外出打工,偶尔一次听工友说在河南某地有地下卖血站可以卖血,卖一次能得50元钱,当时的50元钱不算小数目,他不由得心动,于是相继卖过四、五次血,有一天他突然发起了高烧,当他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得了艾滋病,当时他还不是特别清楚是怎么回事,后来才了解到艾滋病的可怕,犹如晴天霹雳,有一种被判死刑的感觉,觉得一下子像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于是来到火车轨道旁,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想到家里还有两个女儿需要照顾,如果自己走了,后她们的生活将更加困苦。想到这里,他开始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选择将病情隐瞒起来,并开始服用国家提供的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每个季度定期检测病毒指数。目前,他的饮食习惯已经极为健康,不抽烟、不喝酒、不喝咖啡、不饮茶,平日口渴只喝水,多年来,除了每天日定期服用抗病毒药,身体状况与常人并无异样。

像偷东西被人发现 抬不起头见人

走进张勇(化名)家时候,他正在给兔子编笼子,他笑着说,政府每年都要发兔子或者羊给他来喂养,并且自己有辆三轮车,平时帮人拉货挣点零用,能够自给自足。他的经历和之前的陈伟有些相似,1996年,在他外出打工时,听说了有卖血这个途径能够快速挣钱,想着反正自己身体好,卖几次血也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于是在卖血5次后,经查也染上了艾滋病,当时他不太知道这个病是什么意思,但是感觉身边随处可见“谈艾色变”的群体,选择远离的方式可以理解,但那种对艾滋病人的污蔑、歧视、流言蜚语,比疾病本身更令人难以承受。

“当时为我抽血的护士从拿到我的验血单到抽血,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也没有看我一眼,抽完血后非常迅速地将针筒、手套等废弃物一扔,就走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张勇羞得满脸通红,落荒而逃,“像偷了东西被人发现了一样,抬不起头见人。”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每一次的常规病毒检测中,为此,而每一次常规检测之前,他总有些胆怯和紧张。,歧视的眼光对于艾滋病人而言,都是致命一击。

谈到“艾滋病”这三个字时,张勇说,当时人的自尊被完完全全地毁灭,真的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2002年以后,随着政府在当地加大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镇上居民几乎都知道,说话、吃饭、喝茶、握手等不会传染艾滋病。但如果手上有伤口,他们也特别注意,尽量减少与外界感染者的接触。消除歧视,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是绝大多数艾滋感染者最大的渴望。

当地政府的关爱 让艾滋病患者感受到社会平等和温暖

在公民镇,笔者了解到艾滋病患者是“公民家园”的重点关注人群,享受定期免费体检、书本书包、疫苗接种、特殊补贴等,并且有工作人员定期随访,进行心理关怀。

如今,在公民镇党委、政府和镇卫生院的帮助下,当地居民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现象早已荡然无存。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艾滋病患者们通过生产自救、互助互爱,使公民镇成为了外界称颂的“艾滋病患者的天堂”。

“如果不消除歧视,其他涉及对感染者的治疗、生产自救等工作都将难以展开。”该镇卫生院的一位医护人员说,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其他的如空气、饮食等途径并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人交谈、吃饭都不会传播病毒,而他们对艾滋病教育的培训是由上至下“渗透”,接受培训的有镇、村、组基层干部,卫生技术人员、中小学教师、公安干警、感染者及其家属等各种人群。

赞 ()